關於現代人的知識焦慮:除了不斷上課進修,你更需要刻意練習

最近有位朋友提到,為了精進自己的公眾表達,他下了不少工夫。但他很納悶,為什麼花錢買了那麼多書,上了那麼多課,卻沒發生驚天動地的改變。人生的前進,其實是靠無趣的基本功在推進的。籃球名將Kobe Bryant和Michael Jorden都是靠著比別人更大量的練習,建立起自己的靈活神技。如果這些神人都可以心甘情願接受基本功的試煉,我們這些俗人為何老幻想一步登天?少了實際的練習,改變終究只能發生在想像中。這篇要分享3個心得,談練習的價值。

最近有位朋友跟我提到,他一直想好好精進自己的公眾表達。他買了坊間很多教溝通、教演講的書來看,但總覺得看書是一回事,實際開口講話,又免不了坑坑巴巴。他也付費上了一些教溝通、講故事的課。他納悶著,自己為什麼看那麼多書、上那麼多課,卻沒發生驚天動地的改變。

我隨口問了他一些問題。

「你平常要上台報告、說話的頻率高嗎?」

『一個月一、兩次吧…』

「你準備報告的時候,有照書裡說的、上課聽到的重點,好好寫腳本嗎?」

『嗯,有時候…』

「你會跟資深同事交流一下,然後改寫腳本嗎?」

『喔?要改寫喔?』

「不然膩?你以為上完課你就改頭換面嗎?」

朋友的經驗,你我都經歷過。速成文化加上商人的手法,讓我們以為上上課、看看書,改變就會瞬間發生。但少了實際的練習,改變終究只能發生在想像中

抄捷徑讓我們走更多遠路

有陣子我犯了中年肥的病。我感覺委屈,因為食量沒變大,平常走路量還不少,但肥肉卻不斷增生。我想速速甩肉,所以第一招就是來試試經典的3日減肥菜單。第一天的中午,我認命地喝完黑咖啡,吃完一片吐司,嗑掉半瓶鮪魚罐頭,卻在這時接到一通電話,大老闆要請我吃飯。3日減肥,就在第一天夭折。

我實在太想趕快瘦了,所以我乾脆中午不吃東西,但晚上一回家食慾就反撲。好吧,那我那借助外力,總行吧?有天我走進了中藥行買東西,看到架上一大包減脂茶,我眼睛都發亮了,手指頭於是指向那一大包減脂茶。

老闆娘一眼看穿我的幻想,她沒有幫我速速結帳,反而碎念了起來。

「減脂茶當然多少會幫助你代謝快一點…但是,你還是要控制飲食,加強運動,才會有效啦。」

老闆娘這八字箴言《控制飲食、加強運動》,敲醒了我!我想減肥,我想抄捷徑,但這包減脂茶,我買了肯定會失望,因為我沒有做我該做的基本功,也就是認真地去運動,流該流的汗、吃該吃的苦,從根本燃燒那不聽話的脂肪。

就像我那位朋友,看遍了書、上遍了課,但回到現實人生,他依然感受不到改變,依然繼續在尋找厲害絕招。

人生的前進,其實是靠無趣的基本功在推進的。籃球名將Kobe Bryant和Michael Jorden都是靠著比別人更大量的練習,建立起自己的靈活神技。如果這些神人都可以心甘情願接受基本功的試煉,我們這些俗人為何老幻想一步登天?(神父啊,我也常有這樣不切實際的幻想…)

透過練習與觀摩,建立自己的經驗庫

回到困擾朋友的關鍵問題:究竟要做什麼,才能提升自己的表達力,擁有好口才。我認為這是個大哉問,有太多層面可以切入。比如:

好口才,指的是一對一,還是一對多?

好口才,指的是高明話術還是影響力?

如果一個人想提升表面的口才,讓自己話術滿分,那坊間許多談提升業績的書籍,甚至有不少直銷背景的業務人員,也出書傳授如何靠著話術網羅出好業績。另外,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,這樣說,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的系列書籍,也高掛暢銷書排行榜,反映許多人對於舌燦蓮花侃侃而談的焦慮感。

掌握話術,只是好口才的入門境界。但同時,有些人說話很有說服力,靠得不是虛張聲勢、張牙舞爪的口才,而是憑著個人知識涵養、真誠性格等內在底氣,以及對人性的掌握。他們知道針對不同對象,溝通的要點和順序。這類高手對心理與敘事的掌握,自成一套,極有個人風格。這,也是另一種好口才的境界。

朋友跟我聊起這個話題,我也趁機盤點了過去十年來修練溝通、表達,付出的學費,得到的收穫,以及切身的理解。我發現沒有任何特定的一本書、或一堂課,帶給我驚人的成長。相反的,我是透過「投入」和「再來一次」,比如去參加Toastmasters,固定練習,參加比賽,觀摩高少手或是做簡報被打槍後,改過再來,透過這樣反反覆覆的琢磨,就會向馬利歐一樣,不斷level up 。

而這過程中,好的書籍和課程,都是一種養分,但長大的工作,還是得靠自己。

最終,我多嘴地跟這位朋友分享了3個,我的學習心得:

心得一:觀察與分析

身邊總有些講起話來令人折服的對象。這人可能是電視節目主持人,公司裡的同事,朋友圈裡的意見領袖。觀察他們如何在對話中拋球和接球,是否有一套模式。如果是你來掌握這段對話,依照你的習慣,這對話會怎麼開頭或怎麼發展?

心得二:刻意練習

將你從無數的書籍和課程中學到最讓你「有感」的技巧,刻意找機會套用在現實情境裡。比如我個人一直很喜歡「客製化」和「具體化」這兩個寫作概念,因此就算一般的email往來,我也會多花幾秒寫個更精準的主旨欄,或是讓內文多點人味,而非僅是公事公辦。這是我的刻意練習,刻意練習久了,就會成為直覺式的回應。

心得三:讓自己上場

所謂老狗學不會新把戲,新習慣要連續21天才能成立,如果沒有讓自己有固定練習的機會,就算你我瘋狂集點,上遍各種課程,那些新觀念、新技法,終究還是老師跟作者的個人心法總結,而不是我們的。想辦法在工作或生活中,刻意找機會,試試看你學到的新方法,累積你的經驗值。

比如有陣子我常常提醒自己,當我聽完別人講話後,我要回問一個問題,來練習自己問問題的能力。另外,去參加Toastmasters(演講會),透過固定的練習,久了,就能建立自己的經驗值,而我們學來的那些新技法究竟是商人的唬爛,還是珍貴的心法,就能透過實際上場練習,得到驗證。

以上這3招,適用於你我正在學習的任何新領域。

什麼?你問這會不會是我的唬爛?那就靠你實際嘗試、驗證囉!

Last Updated on 2021-03-04 by Afra (阿發)

Afra (阿發)
Afra (阿發)

前資深上班族,出版過 《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》,喜歡分享故事觀察人性,也是NGH認證催眠師、NLP高階執行師,ICC認證腦科學教練,並提供中英文高效表達一對一教練服務。

文章: 153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