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桌上,年紀小我多歲的朋友J,絮絮叨叨地說著,最近她超 級 火 大。當初口口聲聲跟她說,「我們都是一家人,大家要互相cover」的部門主管,背叛了她。
背叛?
原來是部門專案出紕漏,這位主管把責任丟到J頭上,她忿忿不平,想到了更早的委屈。
先前J替部門爭取到許多業績,這位總在口頭上嚷嚷著:「我們都是一家人」的主管,拿著J辛苦寫出來的企劃案當自己的功績往上報。
*
好吧,企劃案不掛名就算了,那說好的獎金呢?
這位主管要我的朋友J,體諒公司最近財務吃緊。
「公司整體財務健全,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才有保障。這次要請妳多擔待,以後我一定找機會幫妳爭取獎金。我們都是一家人,不會委屈妳的。」
啪,筷子往桌上一擱,J愈講愈激動。
*
這種事安慰不了,委屈就是委屈,王八就是王八。
我把J的玻璃杯灌滿台啤,同時問她:
「欸,妳是人妻。我問妳,妳婆婆跟妳說,她把妳當成自己的女兒,一視同仁,妳信了嗎?」
噗,哪有可能?!
J立刻反駁,差點被啤酒嗆到。
「那就對了,妳老闆說把妳當家人,妳怎麼就相信了呢?」
*
這是我留給J最後的問句。
虛長她幾歲的我,也聽過「我們都是一家人」這樣的精神宣示。
然而事實是,語言可以創造希望,也可能扭曲本質。
老闆和同事,不可能是家人;
婆婆和媳婦,不可能是母女。
老闆不可能是家人,無條件地挺你到底;
婆婆不可能是你媽,無條件忍受你到底。
我們可以選擇相信語言訊息傳遞出來的美好願景(工作夥伴像家人一般互相照顧、一起奮鬥)。
但唯有看清楚事物的本質,我們才不會與這些似假還真的口頭訊息糾纏,沒道理地去心懷希望,最後沒緣由地希望破碎。
工作夥伴湊在一起,重要的是擁有共同目標和任務。價值觀是更好的團隊黏合劑。至於要不要當家人、當好朋友,其實這完全靠緣分。
如果一個老闆經常洗腦要求員工展現表面的團結一致,那我猜這老闆也會找到一群應聲蟲下屬。
就讓我們當同事,別當家人,各自清楚地承擔自身角色的責任與義務,少掉這些「人造」的情感鎖鏈,日子豈不更好過?!
延伸閱讀:為什麼「夢想」、「熱情」和「天賦」不能幫你找到完美工作?
(歡迎社群分享。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,禁止修改上述內文,禁止商業使用,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阿發之聲,及附上原文連結:別把我當家人,我們當同事就好)
Last Updated on 2020-02-19 by Afra (阿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