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5選讀:[黃麗群,我與貍奴不出門]訪談花絮筆記

DeeDee,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喜歡閱讀?


認真想,似乎並沒有具體的時間開始『喜歡』,也不敢說自己很『喜歡』耶!好像就是一種習慣,習慣每天讀一點點什麼。就好像每天要洗澡,我不會說自己喜歡洗澡,有時候很累,也想不洗澡的,但不洗澡就是睡不著。就是一種習慣。而這個習慣,也不是我刻意去養成的,就是不知不覺的,就變成這樣了。


因為小時候沒有什麼可以玩的,家附近有個小圖書館,說是圖書館,其實也就只是三間教室那麼大的地方,書也不多,但媽媽常把我和哥哥放生在那裡,自己跑去買菜和鄰居聊天什麼的,從那時開始讀很多東西,我小三的時候就讀瓊瑤,讀《窗外》的師生戀!不完全懂那裡頭的情愛,但感覺很刺激。瓊瑤的小說會放很多的詩、辭,對一個九歲的小孩來說,我根本還沒讀過唐詩宋詞,卻覺得那些文字很美,很夢幻,很另一個境界…。對於當時年輕的小讀者來說,『美』就是文學的必要。
(始於瓊瑤!這會不會太沒有氣勢和深度了?但我小時候,似乎能接觸到的讀物或作者,並不像現在這麼多元。)

人生中每個階段都迷哪些書?


很小的時候,和大家一樣讀安徒生、床邊故事365、24孝。

有一段時間很迷福爾摩斯、亞森羅蘋偵探、倪匡、三毛,然後金庸、古龍、紅樓夢(年代不同,後來的小朋友都是讀哈利波特長大的)。

中學之後讀的都是學校指定的世界名著(那個年代,好像比較以外國作家為指導原則,外國翻譯作品才算得上文學,才值得一讀!)為了暑假寫讀書心得而讀,比如像是:梅崗城故事、飄、麥田補手。真的都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,十幾歲的青少年,生活只有考試,沒有網路也沒出過國,對這些國外的小說,我一個普通讀者,缺乏指引和生活的經驗,完全沒有想像能力,讀起來感動很少,誤解很多!…那時候對閱讀只覺得沉重!…

出了社會,讀的書就比較隨心所欲了,不是為別人讀,是自己想讀的。

很可惜的是,我們以為沒有了束縛世界會更開闊,但沒有什麼目標,反而是亂讀,想讀什麼就讀什麼,沒有系統化。就是一時興起的那種讀法。

有一段時間,讀女性作家,張愛玲、琦君、李碧華、簡媜、陳若曦、楊佳嫻…

又有一段時間日劇在台灣很流行。我開始迷日本戰國時代,就讀上杉謙信、織田信長、武田信玄,都是大部頭的書,一個人物都是三四本,幾十萬字,讀來要幹嘛?我也不知道,這些人物故事,到今天,我也忘得差不多了。但,那時候就是莫明奇妙的很迷。

後來因為美國生活要每天外食很難,為了生存,我開始拿起菜刀學料理。因此開始接觸飲食文學,就把飲食文學國內國外的讀了一些,國內的像是焦桐、朱振藩、韓良露…

(現在回想起來,都是些無效無用的閱讀,可是,我會自我安慰,那麼有用要幹嘛!)

讀大量的書,也寫大量的書評,妳怎麼做到的?有做筆記嗎?


相較網路上許多書評分享者,我讀的量其實不大,寫的也不多!(><”)

雖然一直有雄心壯志想要把自己讀過的書,全部做一個記錄,但,寫作和閱讀之間的距離…唉~~~

透過書寫,想把自己讀過的東西反芻,對於閱讀到的訊息加以處理,內化成為思想的依靠。

可是啊~*(煙~)發發自己是作家,一定明白,我想說的是,書寫,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事。…

我反而想問發發,如何能持續不斷的創作書寫?

我常常有許多想法像煙火似的炸烈,轟轟烈烈的只在心裡,燒個幾分鐘,又熄了!無力成書。

不過,我常常拿吳爾芙的話來寬慰自己:「讀書,是為了自己高興,而不是為了向別人傳授知識,也不是為了糾正別人的看法」

所以,讀了書,卻沒有留下什麼記錄也無妨了,自己高興最重要。

你有過什麼有趣的閱讀經驗或閱讀觀察?


我發現,通常在我愈忙碌的狀態下,拿零碎時間閱讀的效率,都比較好。比如我去vacation,那種完全沒事的狀態下,反而,讀不了多少。有時一本書帶出去,連封面都沒看清楚就又帶回來了。

最喜歡在飛機上讀那種很大很重很難啃的磚塊書,因為在飛機上也沒什麼事好做,尤其回台灣一飛20幾個小時,我不喜歡用小螢幕看電影,所以只能坐在位子上又睡不著,也不能一直跟空姊要酒喝,這種時候拿來讀那種幾十萬字的小說最爽。可以很專心很有效率的讀。當然現在有電子書更輕巧了。

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芝加哥機場候機,在讀賈德戴蒙的『大崩壞,人類社會的明天』那是一本600頁的書,我旁邊坐了一個先生,突然的就笑了出來,他說,現在還有人會看書!而且是看這麼厚的書!說他自己最後一次看書是二十年前了!

後來,他問我這本書在說什麼,我跟他講了之後,他立刻站起來,說要去hudson買這本書來讀。hudson是美國機場裡連瑣的書店。

有聲書,是我和我老公共同閱讀的工具。

每年要回公婆家,開車一開就是八小時,所以在車上,我們就會播有聲書,一起聽…然後說說自己的看法。我通常會在圖書館借有聲書,用libby這個library app很方便,只要有美國圖書館的借書証都可以登錄借書。聽了喜歡的書,也會買文字版來讀。因為聽書和讀書還是有些差距。而用聽的書通常都是比較科普的書類。這種方式,也意外的讓不怎麼閱讀的老公,跟著我讀了不少書。


聊聊你在圖書館當志工的經驗吧

我覺得華人文化裡將『閱讀』與『求取功名』畫上了永恆的等號

我曾在圖書館當說故事志工的時候,每次說完故事,常常就聽到家長問小朋友,「你有聽懂嗎?老師說的故事有什麼道理?」

好恐怖 !聽個故事還被被烤問!小朋友本來很高興的聽了個故事,這下好了!立刻要思考我有沒有更懂事更明白人生的道理呢?這樣的啟蒙好沉重!

聽故事本身就是樂趣,不一定每一件事都一定要有道理有意義,單純的享受一件事好玩就好,不去管對於人生會不會產生經濟效益,但是我們的社會裡對於『沒有經濟效益』這個狀態充滿了焦慮。

而『閱讀』如果沒有產出什麼結果,就是一件浪廢時間沒有效益的事。

我們小時候不是會做那種閱讀測驗嗎?

我自己當老師時也會出那種閱讀測驗,讀完一則小故事回答五個問題,表示你讀懂了。可是,故事(文學)本身是不是該有「正確」的詮釋呢?…

(但,如何從「正確」的詮釋,進階到「高明」的詮釋,在我們的閱讀歷程中,都沒有被好好的訓練過。說這個似乎太嚴肅!就當是妳我私下的聊天。)

妳覺不覺得閱讀是一個寂寞的嗜好?

在一個社交場合裡,我比較希望有人問我最近都讀了些什麼書?可是這種話題,不是一般社交場合會開啟的對話。大家都在聊工作老公小孩shopping旅遊,你跳出來說,嘿~我昨天看了一本書,很好看…那氣氛會瞬間冷掉吧!別人也不知道要接什麼才好!所以說閱讀,這個話題,是根本不存在我們一般人的社交場合的。 好比說,有朋友仍在尿布奶瓶中掙扎,每天都睡不飽,你跟他談閱讀,他應該會翻白眼吧!會覺得你根本不懂人間疾苦!只會在那裡附庸風雅。

所以,『閱讀』經常被誤以為,都是那些沒事幹的人才有辦法進行的活動。誤以為妳能在那裡讀書寫字的,妳一定很閒吧!並不是說聊工作老公小孩這些話題…有錯或者不好。而是,『閱讀』這個話題,還是必需要有同好或特定的場合,比如在讀書會來聊,比較不尷尬。 

更何況,現在社會有一種很詭異的氛圍,例如,我有許多的朋友是家長,一方面說閱讀很重要,一方面又「嫌棄」愛閱讀或書寫的人。一個讀一萬本書的人,不如一個在大安區有十個出租房的人。(所以『文青』這兩個字,已經變質為嘲諷的詞了。)認為,閱讀能幹嘛?不如去賺錢。連我自己也經常會這麼想。 

很矛盾吧!

這次為何選讀黃麗群這本書?

《我與狸奴不出門》書名先吸引了我吧!所以名字取得好還是有用的。

鍾文音曾經說過黃麗群的文字是那種有天份的人才寫得出來的。

黃麗群的另一本書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」2014 九歌出版。那本書的第一篇、《如何做個局外人》

首先妳得彆扭
其次需要害羞
以及冷淡。
然後就能成功的做一個局外人了。

-黃麗群,感覺有點奢侈的事

她寫:「我一個凡人,在一群凡人裡,想過點不惹眼不招災的好日子。」我喜歡她文字裡這種生活的理想性。

開篇就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或傾向(企圖),她不想在社會這個大池子裡攪,她想當局外人,不惹眼不招災的過自己的日子

她的字裡行間沒有甜沒有蜜,沒有「歲月靜好、小確幸、要愛自己」這種玩意兒

黃麗群的書寫是有轉折、有時候是很隱晦,有時候也直白,但她的嘲諷是自帶披風的,拉開來看,裡頭藏了許多小武器,先不說她精準的描繪的文字能力,我不敢評論,但讀她的書,讓我想說的是「一本書就像一面鏡子,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內省能力,才能在書中觀照自己。」

如果散文有作用的話,妳覺得它的作用是什麼?

簡單的說,閱讀散文,可以說是我拿來調整體質的工具吧。

比如,你讀太宰治就會有厭世感,讀松蒲彌太郎就會想用心生活,讀謝哲青就想出門旅行看美術館博物館,讀郭強生,就會允許自己認真來悲傷,煮飯煮得很煩的時候,我就 去讀像是伊麗莎白大衛的飲食文學家的作品。或者說,讀了村上春樹的隨筆,就想聽爵士樂喝威士忌。覺得生活很乾很灰內心塞滿大便的時候,我就去讀唐詩或讀瘂弦還是鄭愁予,看看能不能以詩人的文字重啟心靈對生活的美的感受。

這種移情作用,讓人生在某些時候,要說死的,也不是死的,但也不太算是活的這種狀態,因為閱讀找到出口,得到一些安慰。

現在只要有什麼社會議題被挑起,大家都成了專家,每個人都能立刻評論個幾句,從疫苗到名人離婚…把別人的話從右邊搬到左邊,群體的燃燒、高潮此起彼落的,我們一般人,不管是瑜珈冥想修行練到幾段了,多少都會被擾動吧!被弄得很毛吧!

 所以,讀她的文字,會讓我有一種,

對!當個局外人吧!

此外,讀她的文字,也讓我有一個出口吧!我們這一代的人,都還在拼事業繳貸款、子女還未成年、父母公婆老去!我們夾在中間,都還時不時的為生活為家人焦慮著。而我不太敢跟別人說,啊~我就是想要的是「全力以廢」(廢物的廢),這就是我想要的人設或者說是人生,那就是『只在乎自己想在乎的事,讓自己被喜歡的事物圍繞。』因為要過上這種生活是要有代價的。如果我不斷喧嘩我期望的人生模樣就是廢呀!我就是想「耍廢」的過!對其他努力上進的人會覺得被冒犯吧。

而讀黃麗群的書,就像是有人幫妳把妳想要的人設說了出來。比如,我很想要跟黃麗群一樣的懶散態度冷眼旁觀,說實話,我不完全敢真正的懶散隨意的生活,也無法冷眼旁觀

因為還沒有那個條件吧!(我猜黃麗群她自己也沒有能夠完全的廢。誰能夠?)

我最大的懶散可能就是連續追劇個幾天,然後晚睡個幾天,不管體脂體重的多喝二杯多吃二塊肉。大部份的時日都還是正經規律的生活著不敢太造次的

最大的冷眼旁觀,可能就是在自己的臉書上寫點什麼從身體破出來的雜亂想法。

所以,有時候滿腦子都是數字、k線、貸款額度…妳一定懂的being busy does NOT mean being productive,這種時候,會覺得自己忙得很心虛,有一種市儈的嘴臉,就會很想轉換情境和情緒

當然對固定生活感到厭煩的時候去旅行最好,但是旅行也不是天天能去,這個時候我就會去廚房洗洗切切作個菜,或者看書。

看書是最輕簡的、耗費成本較小的方式讓人可以進到別的世界。小說特別是如此,但讀散文就是透過他人的文字以他人的視角去觀看同一個世界。我覺得有點像是借著他人的觀點和感受去改變體質。

就好像是中醫裡有中藥是泄肝火清熱明目的,像讀黃麗群的書,就好像是服了一帖那樣的藥湯,讓原本過於積極競爭吵鬧的情緒,可以冷一點涼一點廢一點,不要自以為是的熱過了頭。


你想像黃麗群的個性會是什麼樣的人?

人緣不太好的人!(哈~)

她曾寫過這樣的文字:『人與人,實在沒有那麼多好說的。那些過場的用來塗抹人間鋸齒的每句奶油話在空氣震盪一次,我就感到血管多堵一層,魂魄剝落一層。你不知道假裝在乎是件多煩人的事。』

『因為社會正確操作是往熱的地方去,所以涼一點、冷淡一點,能避則避,地球已經過燒了。』

『別人忙著編織人脈,她則是微笑不語如蠶嚼葉的結繭。不覺得意,也不以為恥。也不去爭取他人的認同,他人誤解了什麼,也懶費時間解釋。』

 妳聽聽,我們身邊如果像她這樣的,人緣是不是肯定不太好吧!

黃麗群的文字裡有一種自我,一種將自己退到角落的凝視!她的自我是一種「萬事不關心」的態度,可是,真的萬事不關心,就寫不出這種犀利的文字

可是從她觀看尋常事物的敘事能力,感覺得到她聰明無比(不要隨便惹她)

她給我一種想像,那就是「我行我素」,講到「我行我素」一般人立刻就聯想到「不管他人死活,自私」等這些負面的意義。「我行我素」不是隨便的人可以到達的境界,一個人需要聽多、看多、經歷了很多之後,理解了自己的好惡,形成了自己的作風。

精選書單:我與貍奴不出門

追蹤MrsD豬太會讀書

Last Updated on 2022-05-17 by Afra (阿發)

Afra (阿發)
Afra (阿發)

前資深上班族,出版過 《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》,喜歡分享故事觀察人性,也是NGH認證催眠師、NLP高階執行師,ICC認證腦科學教練,並提供中英文高效表達一對一教練服務。

文章: 153